亲,欢迎光临读趣网!
错缺断章、加书:站内短信
后台有人,会尽快回复!
读趣网 > 都市言情 > 高考满分,这一刻开始狂飙 > 第335章 沙万胜的建议
  • 主题模式:

  • 字体大小:

    -

    18

    +
  • 恢复默认

几人来到省委食堂,用餐的人已经不多,只有稀稀拉拉十几个。

食堂用餐形式与大学类似,拢共六七个菜,荤素搭配,要什么工作人员盛什么。

李博达疾走几步,给四人取了餐盘,四人说话间便到了餐台前。

“沙书记,您今天可是来得晚咯!再晚些怕是要剩不下什么了。”

负责盛菜的是一个年过五十的阿姨,样貌普通,但看着十分爽朗大方。

见沙万胜今天来得格外晚,一边接过沙万胜的餐盘,一边笑着说道。

“哈哈!还好!总算还在饭点,这明明还有很多嘛。诶,好了,好了,别太多,多了吃不完浪费可惜。”

沙万胜显然与打菜阿姨也是相熟的,笑着回应了两句,看着阿姨提起的满满菜勺,连连要求少打些,格外的平易近人。

此刻的他,哪里有半点苏杭省掌舵人的架势。

“您可是咱们省的父母官,不吃饱怎么行!可不能再少了。”

阿姨象征性地抖了抖菜勺,沙万胜的餐盘中仍是分量十足。

“给我们的小伙子每样都多来点!这么高的个子,还这么瘦,不多吃点怎么能保证你聪明的大脑保持高速运转。”

沙万胜排在第一,陆见秋被杨卫国和宋执礼让到了第二,见阿姨准备给陆见秋盛菜,沙万胜交代了一声,又朝陆见秋说道。

闻言,阿姨二话不说,给陆见秋餐盘堆得满满当当。

陆见秋见状,唯有苦笑。

四人打完饭,李博达一起刷了饭卡。

陆见秋瞄了一眼,每人只是象征性的两元,总共就刷了八元。

又看了看眼前餐盘中的食物,陆见秋心中不由暗叹,这机关食堂就是不一样。

“沙书记的勤俭节约,以身作则让人佩服!如果国内的机关食堂都是如此,不知一年要省下多少资源。”

几人在窗边坐下,还未动筷,宋执礼发出一声感叹。

“哈哈,宋教授这话意有所指啊。”

沙万胜夹了一口菜,看着宋执礼笑道,眼神随即瞟向一旁的杨卫国。

杨卫国心中一凛,突然有种被背刺的感觉,脸色有些尴尬,却又一时无法自辩。

宋执礼身为学校教授,突然的感慨,很难让人不觉得他是在影射杨卫国铺张浪费。

“教授,我这菜真心不错,您尝尝是不是合您胃口,我给您匀点。”

关键时刻,陆见秋笑着接过话茬,很是自然的缓和了场中的尴尬。

宋执礼闻言反应过来,自己刚才的话让杨卫国难堪了。

“沙书记莫要误会。杨校长在学校和老师们都是一样,我是听说有些部门的领导.......算了,不说了,都是道听途说而已,当不得真。”

宋执礼想要解释,话到嘴边,还是选择了放弃。

“宋教授想说的,我大概知道。这种社会现象不是一时能改正过来的,需要一个过程。咱们苏杭省省委、省政府班子早已经通过气了,从我们自身做起,干部带头,身体力行的进行相关改革。苏杭省一直都走在全国改革的前沿,不会让人民群众失望的。”

沙万胜不以为意,正了正神色,说出了自己的观点。

“好了,大家先吃,再不吃饭菜可就凉了。”

场中的尴尬彻底消弭无形,四人各自用餐,期间自是有说有笑。

这一幕,被不少饭后消食经过窗外的省委大小领导和同志看见,很快便在省委机关中秘密流传开。

作为苏杭省的掌舵人,沙万胜的一举一动都备受关注。

能和沙万胜共进午餐,不知是多少人可望而不可求的梦想。

“见秋同学,我听说你在杭城有家公司,投入不小,不知道是不是真事?”

沙万胜吃的不多,很快便端了杯清茶,看着还未停筷的陆见秋,突然问道。

陆见秋是真饿了,一上午精神都处于高度集中状态,消耗了他大量能量,肚子早就饿得咕咕直叫。

听到沙万胜的询问,陆见秋心中一紧,没想到他会调查自己。

口中故意放慢了咀嚼速度,大脑飞快思索着沙万胜的用意,很快便有了主意。

“是的,沙书记。是从一个机缘巧合下认识的朋友手中转手过来的,他出国定居了,刚好我比较感兴趣,所以便接手了过来。投入没多大,小打小闹而已。”

“是叫倾城科技对吧?主营业务是做什么?”

沙万胜显得极感兴趣,继续追问。

一旁的杨卫国和宋执礼也来了兴趣,同样看向陆见秋,等着他的回答。

宋执礼是知道陆见秋已经在做公司的,只是不知道陆见秋的具体投入有多少。

杨卫国则是第一次听到这个消息,学校学生创业的不少,不过起初都是小打小闹,真正能坚持下去,并且经营好的少之又少。

不过陆见秋的公司能被沙万胜拿出来说,而且他口中的投入不小,必然是真的不小,杨卫国一时十分的感兴趣。

“是叫倾城科技,目前主要是做软件开发,后期会不断拓展公司的业务范围,我希望公司能成为一家有核心竞争力、广泛影响力的软硬兼备的高科技公司。”

沙万胜既然已经调查过自己,陆见秋也就没藏着的必要,大方承认并说出了自己的规划。

另外,考虑到公司如果真的做大,与政府部门打交道必然必不可少,如果能在沙万胜心中留下一个好印象,对公司将来的好处不言而喻,陆见秋也有心刷一刷存在感。

“很好!年轻人志存高远,我一向都很赞成。相比眼高手低、只会纸上谈兵的人,见秋同学刚上大学,便能理论与实践相结合,迈出坚实的一步,着实难能可贵。我们苏杭省经商氛围、环境、政府的支持都是国内首屈一指的,见秋同学有遇到什么困难吗?”

沙万胜听着陆见秋的回答,时不时点着头表示赞同,许是被陆见秋进一步勾起了兴趣,他并没有就此打住,而是再次问道了陆见秋可能遇到的困难。

听他这么问,陆见秋心中一动。

“呵呵!实不相瞒,我们目前攻坚在做的项目是国内、国际上都还未出现的,技术上的困难我们已经初步攻破,我有自信,即便我们不是遥遥领先,也是已经领先了一个身位。”

“眼下我们公司最大的困难,其实是国内民营中小企业的普遍存在通病,资金上的不足。由于我们公司名不见经传,各家银行能给我们的授信总额只有自有资金的一点五倍,而稍微有些名气或者国资背景的公司这个数字至少是我们的两倍以上。”

“不过,我相信我们能克服,只不过发展速度可能需要放缓一点。”

陆见秋虽然又往公司砸了十个亿,总共已经投进去二十亿。这二十亿,对任何一家公司来说都不是小数目,可陆见秋知道,这对于自己想要达到的目标来说,不过是杯水车薪。

“哦,资金上的困难,这确实是困扰广大中小微企业的老大难问题。那你有没有想过进行股份制改革,增资扩股补充公司发展资金?长远来看,从银行获取资金,始终不如公司自身造血来的实在,更有发展潜力。”

沙万胜掌握苏杭省这样的经济大省命脉,对现代企业管理可谓十分精通,随口便给出了建议和自己的理解。

陆见秋闻言,剑眉瞬间一蹙,眼中一道不为人知的警惕一闪而逝。

陆见秋不确定,沙万胜话中是否隐含着深意。

进行股份制改革,引进有实力的投资者成为股东,将公司由目前陆见秋一人独资的有限责任公司改成股份制公司,看似十分美好、能够促进公司的发展,但在陆见秋看来却是一个并不怎么样,甚至最下乘的主意。

股份制改革虽然可能能给公司带来大笔资金,但这也意味着陆见秋需要出让一部分股权。

拿了这部分股权的股东就有了参与公司重大事项决策的权利,这不是陆见秋想要看到的,也不是现阶段公司需要的。

陆见秋自信,有着前世记忆的自己,是最清楚未来十年经济发展趋势以及科技公司 发展趋势的人,他不需要任何其他人来对他的决定指手画脚。

沙万胜此时提出这样的建议,他的用意究竟是什么?难道他是想安排人成为倾城科技的股东?

陆见秋心中飞速盘算。

“谢谢沙书记的建议,我目前还未有这个打算。公司现在才刚起步,我认为现阶段并不适合分散股权,现阶段的主要任务还是集中力量打造我们自己的核心竞争力,其他的留待以后。”

陆见秋这话相当于直接拒绝了沙万胜的建议,无论沙万胜是否另有深意,在股权问题上,陆见秋不想有丝毫妥协。

一旁的杨卫国、宋执礼听陆见秋回复的如此干脆,同时心中一凛,不由有些替陆见秋着急。

“呵呵!见秋,沙书记的建议我觉得很好。纵观国内国外的五百强企业,绝大多数都是采用股份制形式,这不是大家人云亦云形成的,而是无数人百余年探索得出的最佳方案。你既然志向远大,这些都是可以作为参考的。”

杨卫国笑着出声圆场,好让沙万胜不至于感觉尴尬。

“校长说的是,但我更欣赏华为的模式,不知道校长有没有听说过这家公司?”

陆见秋当然知道杨卫国的用意,可在这个问题上,他不想让任何人觉得有空子可钻。

杨卫国笑容一僵,没想到陆见秋会这么刚,同时也被陆见秋的野望震撼。

华为,今年新晋的世界五百强中国民营企业,一出现便跨越四百至五百名档位,排名三百九十七。

这就是一个企业史上的异类,公司创始人任先生几乎将所有的股份给了华为工会,自己仅保留了不到百分之一的股份。

华为工会是由全体华为员工所组成的,代表员工集体持股,每位华为员工每年都可以享受不同比例的工资分红,且只有分红权,并且员工没有公司的决策权,更没有股份的转让权,一旦离职将不再享有股份的权益。因此无论公司员工如何更替,所有的股权仍是属于华为公司。

这样的股权结构,五百强企业中仅此一家。

年轻人还是太年轻气盛、锋芒毕露了,杨卫国露出一个苦笑,不再言语。

“呵呵!年轻人锋芒毕露、有冲劲,很好!”

沙万胜不以为意笑呵呵地称赞了一句,便不再继续刚才的话题。

吃罢饭,由于沙万胜下午有其他的安排,杨卫国领着宋执礼、陆见秋告辞而去。

“见秋,你刚才的话有些过了,我相信以你的智商,完全可以将话说得更婉转一些。”

回程的车上,杨卫国语看着坐在副驾驶的陆见秋,重心长地开口。

“校长,有些事是不能退让的,我虽然不知道沙书记的用意,但在涉及股权这种根本性的问题上,我不会退让。”

陆见秋回过头,并没有后悔之前自己所说过的话。

“事情可能并不是你想的那样,沙书记可能只是单纯的那么一说。”

“是有这种可能,但我还是希望旗帜鲜明地表明我的态度,断了其他人的念想。校长,公司承载了我很多的希望,不容有半点闪失,也许您会觉得我小题大做,但我希望您能理解。”

陆见秋态度诚恳地解释道,从招生开始到现在,他对杨卫国始终抱有很高的好感,所以此刻并没有隐瞒自己的真实想法。

“见秋,如果方便的话,你的那份计划书可以找时间给校长看看,我想校长看了之后,就会明白你的用心。”

一旁的宋执礼插话道。

从始至终,他是最理解陆见秋意图的人,心中对陆见秋能够在沙万胜面前坚持本心,更是赞不绝口。

见校长杨卫国有些替陆见秋担忧,便想到了最好的解决办法。一来可以打消杨卫国的疑虑,二来可以替陆见秋争取到杨卫国的认同与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