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欢迎光临读趣网!
错缺断章、加书:站内短信
后台有人,会尽快回复!
  • 主题模式:

  • 字体大小:

    -

    18

    +
  • 恢复默认

陆震天双目之中绽出湛湛精光,王霸之气四溢,嘴角却露出一抹罕见的温柔。

陈默心中大震,因为陆震天最后一句话委实牵扯太多。

“老爷,时间会不会过早了,这比当初的计划提前了太多。”

作为陆震天最忠诚的仆人和最亲密的战友,陈默忠实地履行了他的职责,即使明知自己的话可能会触怒陆震天这位当家家主。

“兵无常势,水无常形。见秋的表现已经远超我们当初的预期,那么此时就是开始的最好时刻。”

陆震天毫不在意地摆摆手。

命运的齿轮在这一刻开始转动,无数人的命运因为这一句话开始了转折。

次日,最新一期的新时代周刊发售,周刊第一篇名为《未来十年之华夏经济展望》的论文以极快的速度在华夏政界、金融界、产业界和学界引起了轩然大波。

大部分看完这篇论文的人,第一反应便是这是什么狗屁文章,纯属故意唱反调、哗众取宠之作。

而当他们看到署名的第一作者自己毫无印象之时,更是愈发确信自己的感觉没有错。

甚至不少人还在心中暗骂,这年头真是什么阿猫阿狗都可以随意发表这么宏大命题的论文了,新时代周刊这是在搞什么名堂,完全大失水准。

只有极少部分的人在看这篇论文后,察觉到了其中的卓识远见,进而惊出了一身冷汗。

这一小部分人多数是与陆见秋持相同观点,已经感觉到或者发现了一些不好的经济信号,对未来一段时间内华夏经济走势,持比较保守或者消极观点。

只是由于他们并没有强有力的证据支撑,所以并不敢如陆见秋这般堂而皇之将自己的所思所虑公之于众。

是日,浙大几位主要校领导的电话被打爆。

几位校领导刚开始接到电话时,均是一脸懵,在一头雾水中被或是好友,或是知名学者,或是某些有影响力的人物或明或暗提醒这篇出自浙大人之手的论文是如何的糟糕与不合时宜。

当然,少之又少的也有几人截然不同的大加赞赏,并且希望前往浙大与论文作者促膝长谈。

浙大行政楼会议室,几位校领导紧急凑到了一起,准备开会讨论应对之策。

校长杨卫国刚起了个头,会议桌上的手机不合时宜地震动了起来。

杨卫国本不想理会,但手机就像装上了引擎一般,震动一直未曾停歇。

无奈,杨卫国拾起手机,就要将手机关机,目光扫到屏幕上的电话号码,心中却是猛然一震。

抬手打断几位正在进行相关讨论的校领导,杨卫国眼神复杂地看着在座几人,露出一个苦笑。

“沙书记秘书。”

简短的五个字,顿时让会议室的气氛为之一滞。

因为大家都明白,这五个字代表着什么。

见大家都不说话,杨卫国摁下了接听键,放到了耳边。

“李大秘,你好,我是杨卫国。”

“杨校长,您可总算接电话了。您要再不接,我就只能上学校去接您了!”

电话那头,被称为大秘的苏杭省一把手秘书李博达明显松了一口气,语气中略低责备。

“呵呵,李秘莫怪,我正和学校几位班子成员开会。不知李秘找我什么事?”

杨卫国告饶一声,虽然心中已有猜测,还是装作不知发问。

“杨校长,长话短说。最新一期新时代周刊的封面文章《未来十年之华夏经济展望》您看了吧?沙书记要见您,所以请您尽快赶来省委。另外,请安排文章的两位署名作者与您一同前来,沙书记也要与他们见一面。”

李博达没有任何官腔,简明扼要的说出了这通电话的目的。

“好,我这就安排。李秘,麻烦问一下,沙书记是什么态度?”

虽然在先前的通话中已经对突然出现引起轩然大波的那篇《未来十年之华夏经济展望》的大概内容有所耳闻,但因为一直电话不断,杨卫国还真未来得及细看。

“沙书记没有表态,只是饶有兴趣地说了一句很有想法。”

电话那头的李博达明显压低了声音。

闻言,杨卫国心中稍稍一惊,脸上却是不动声色。

“感谢杨秘。我这就结束会议,马上赶去省委。”

此时的陆见秋浑然不知自己已然引起轩然大波,早早到了教室上课。

巧合的是,这堂课正是宋执礼教授的宏观经济学。

陆见秋是知道这篇论文会以自己为第一作者发表在新时代周刊的,只是对于这篇论文能产生的影响并不抱多大希望。

陆见秋自忖以自己现在的能量,想要叫醒一个装睡的人已是一件难事,更何况是一群装睡的人。

在集体意志的巨大车轮之下,任何试图改变车轮走向的个人意志都会被视为螳臂当车的异端。

讲台上,宋教授尽己所能,深入浅出讲解着课程,完全没有注意到此刻斑驳老式手提包中那支老款手机屏幕一直亮着,未接电话已经超过十个。

讲台下,陆见秋同样没有在意已经被他设为静音的手机。

所以,眼下那些疯狂寻找两人的人,却是没有任何一人能够联系上他们。

“嘭!”

教室门被重重推开,顿时吸引了所有人的目光,校长办公室主任李凤和火急火燎地出现在众人眼前。

“宋教授,可算找着您了!您老怎么不接电话?快,赶紧跟我走!”

李凤和见终于找到正主,喘着粗气,不由分说上前抓住宋教授的手腕,就要往外走。

“李主任,这......”

宋教授正想开口询问李凤和发生了什么事,脚下却是被带得一个踉跄,一个不稳,向前栽倒。

“教授小心!”

“老师小心!”

见到这一幕的同学们,纷纷疾声提醒,离得近的几名男同学已经豁然起身,想要上前帮忙。

可宋教授本就上了年纪,加之身形消瘦,又哪里来得及稳住身形。

几名男同学虽然离得近,但如此短的时间内,他们也根本到不了宋教授身边。

就在此时,一道黑影从第一排课桌后飞身而起,以几乎只剩残影的速度越过课桌,在宋教授摔倒在地的前一刻,稳稳接住了他的身体。

而此时,众人才看清黑影是谁,正是课前被宋教授唤到前面说了不少话的陆见秋。

“教授,您没事吧?”

陆见秋小心扶起宋教授,有些不放心,一手仍旧扶着他胳膊。

“无妨,不用担心。”

宋执礼见扶住自己的是陆见秋,笑着拍了拍陆见秋手背,摇头表示自己无碍。

“李主任,你这么着急做什么?教授已经上了年纪,你有没有考虑教授的安全?”

陆见秋见宋执礼无恙,心下安定了不少,眼神一转,皱眉看向一旁的始作俑者李凤和,质问的语气丝毫没有掩饰他此时心中的不悦。

此话一出,教室内顿时鸦雀无声,同学们都瞪大了眼睛看向陆见秋。

谁都没料到,陆见秋竟会如此生猛。

李凤和,那可是校长办公室主任,浙大排得上号的实权人物。

“呃,宋教授,对不住!实在对不住!是我太心急了,差点酿成大错。”

李凤和刚也是吓得不轻,没想到自己并未怎么用力,宋教授便差点被自己拉得摔倒在地。

宋教授真要摔出什么好歹,他还真的不好交代,更何况校长还在楼下等着宋教授。

见质问自己的是陆见秋,不由又是眼前一亮,要找的两位正主没想到都在这。

“陆见秋同学,原来你也在这!你和宋教授可真是让我一番好找!现在好了,我们仨一起走。”

\"李主任,我们这正上课,不知道李主任找我和见秋有什么事,怎么会这么着急?”

“宋教授,还有见秋,时间紧急,校长在楼下等着,咱们边走边说。”

李凤和抬手看了下手表,见与沙书记秘书约好的时间所剩无多,心下焦急,来不及解释,赶紧催促二人跟他走。

闻言,宋教授也是皱起了眉头。

“至少等我把这节课上完,再大的事也不能耽误同学们的学习。”

宋教授坚持要上完课,在他心中,教书育人是他身为老师的天职,即便是校长找他,也不能因此而耽误他的学生。

“宋教授,您就别坚持了,真是十万火急!是沙万胜沙书记点名要见您和见秋。再晚,校长和学校就要受责备了。”

李凤和没办法,情急之下只能说出了事情的缘由。

李凤和的话完完整整落入了教室内学生们耳中,顿时引起一阵骚动。

有茫然打听李凤和口中的沙书记是谁的,也有已经猜到沙书记身份一脸震惊的。

宋教授听是沙书记要见他和陆见秋,心中先是一震,旋即便已经猜到铁定是那篇论文引来的结果。

宋教授稍一沉默,看向陆见秋,恰好此时陆见秋也在看他。

相比其他同学的茫然不解,陆见秋由于公司的事没少关注国内的新闻,苏杭省掌舵人沙万胜的名字他早已不陌生。

“教授,咱们还是先和李主任去见沙书记,即便您继续上这堂课,大家也没多少心思了。我建议让大家自习。”

没等宋教授开口,陆见秋指了指已经议论开的同学们,给出了自己的建议。

宋教授见果真如此,稍稍叹了口气,点头答应。

唤来班长李暮雨交代两句,三人便急匆匆下了楼。

三人刚一出门,忍不住心中好奇的学生便涌向教室后方的连廊,那里可以清楚地看到楼下的情况。

果不其然,两辆红旗轿车正等在楼下,陆见秋和宋教授刚坐上头车,车子便已经迫不及待地驶了出去。

车上,杨卫国正拿着最新一期新时代周刊,认真研读着已然引起轩然大波的《未来十年之华夏经济展望》。

陆见秋和宋执礼上车,杨卫国只简单说了一个“坐”字,便又将精力全部集中到论文的最后部分。

“见秋同学,这篇文章真的是出自你手?”

车内沉默了好一阵后,总算完整认真看完论文的杨卫国问出了第一个问题。

由于是轿车,陆见秋只能坐在副驾驶位置,听到杨卫国的发问,陆见秋扭过头。

“校长,其实这文章主要是教授写的,我只是出了一点小力,可教授太无私,一定要把第一作者让给我。我拗不过教授,没办法,只能接受。”

不知为何,在为数不多的几次接触中,陆见秋总会在杨卫国身上感觉到一种家中长辈般的亲近,所以当他询问文章来源,陆见秋便很自然的没有丝毫顾忌的说出来真实答案。

“呵呵!校长别听见秋胡说。我不过是润笔而已,论文的核心论点、论据都是来自见秋,怎么能说不是出自他之手。”

听到陆见秋的回答,没等杨卫国说话,宋执礼已经笑着解释。

在他看来,事实便是如此。

有生之年还能遇到陆见秋这般惊艳的学生,他已经很满足,就算是让他今后一直给陆见秋润笔,他也一样甘之如饴。

“原来如此。宋教授之高洁,杨卫国佩服!咱们先不说其他,风和已经和你们说了吧?我们现在是去省委见沙书记,在这之前......”

杨卫国第一时间便信了宋执礼的话,将话题转到了论文本身之上。

时间飞逝,半小时后,红旗车驶入苏杭省省委大院。

车子还未停下,便见一人已经已经在楼下等候,朝着车子挥手示意。

“李秘,辛苦辛苦!怎敢劳烦你亲自在此等候,罪过罪过。”

杨卫国刚下车,疾步走向那人,笑着与他握手。

这人正是苏杭省第一大秘李博达。

“杨校长客气!我也刚到,沙书记急着见您,所以我下来迎迎。这两位便是文章的作者吧?欢迎欢迎!”

李博达同样笑着与杨卫国紧紧握了握手,与杨卫国客气一句,目光转向落后两步的陆见秋与宋执礼。

“呵呵!正是,我给李秘介绍一下。这位是宋执礼宋教授,这孩子便是陆见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