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欢迎光临读趣网!
错缺断章、加书:站内短信
后台有人,会尽快回复!
  • 主题模式:

  • 字体大小:

    -

    18

    +
  • 恢复默认

第二日,宗室皇亲都到了宫里,宣宗跟大家宣布了这个消息。

众人议论纷纷,有人提出疑惑,毕竟皇室血脉是大事,马虎不得。

楚曦当众复述了一遍昨日跟皇帝讲过的,薛平贵怎么被叶兴抱出,被薛浩收养,还从家里带来了物证。

赤黄色的襁褓以及小时候的肚兜,虽有点破损,但颜色经过十八年依然鲜亮,花纹一看就是宫中样式。

楚曦还拿出那块玉佩,这是太后娘娘听闻刘妃娘娘怀孕亲自赐给刘妃的,所以就算皇帝没有按情报说的那样出现在那里,她也可以陈情太后。

不少内命妇还见过这枚玉佩,如今失而复得,都说太后虔诚,感动了三清祖师。又说宝钏坚贞,有些人听过相府千金嫁到寒窑还嘲笑过她,谁知她的福气在后头。

楚曦听了只是微微一笑,便退至太后旁边,感慨地说道:“这个孩子能有太后福泽庇佑,就是最大的福气了。”

那当然,郑太后可是嫁给仇人还生了娃还做了太后的人!爽文大女主也不过如此了。

众人纷纷称赞太后有福气,孙儿媳又如此体贴懂事,只等楚曦生下孩子记入皇家玉牒了。

太后也非常满意这个孙媳,进退有度,谦卑有礼,为了大孙子也吃了很多苦,何况还怀了她的曾孙。

至此,此事已成定局,只等瓜熟蒂落,看是男是女了!

三个月后,楚曦在宫中生下一子,宣宗赐名李琮,封为皇太孙。因薛平贵死因不能宣之于口,只说英勇抗敌而死,封为烈太子立衣冠墓附葬皇陵。刘妃追封孝德皇后,与她的儿子陵墓两两相望。

斗转星移,李琮已经年满18岁了,他于去年已经娶亲,楚曦在他10岁开始听政的时候就已经提出搬出皇宫,回到寒窑。

宣宗曾经挽留过她,可是自从太后殁了以后,她留在内宫就显得十分尴尬。这些年来宣宗也是把她当亲女儿看待,可毕竟男女有别。

因为唐朝出现过杨贵妃,伦理上并不严谨,可她不能给太孙增加任何的污点,让别人有机可乘。

她上书宣宗,言东宫已经荒废许久,太孙需要跟在父皇身边学习政务,不可长于女子之手,不必为了她一个人大肆修缮东宫。

何况她早就该在十年前随烈太子而去,只是舍不下皇儿尚且在在人世偷生罢了,她愿离宫在寒窑苦修,为皇太孙祈福。

宣宗大为赞叹,楚曦这些年一直对太后尽心侍奉,深得太后的欢心,把她当成孙女;就连自己逢年过节的鞋袜,平时的饮食茶水都有她的进献,虽然打着太后的名义。

她把孩子生得好,教得好,忠义孝顺,继承了祖父和外公的智商,继承了楚曦的谦和恭谨,对待大臣礼贤下士,深受大臣们的称赞。

可是她一心求去,也能让孩子成长得更好。

离去的那天李琮紧紧地抱着母亲不肯撒手,泪水都打湿了楚曦的前襟。

“母妃,我知道你都是为了孩儿,等孩儿有那一天一定要把母妃奉为太后!”

“你要记住,你在这个宫里只能依靠你的祖父,要孝之以诚,。宗室依然在侧虎视眈眈,我走了他们也能消停点,这样大臣们就会更加亲近你。”

前些年还有礼部议论她并没有经过皇家的嫁娶流程,不算正式的太子妃,可她确实是如今唯一皇孙的生母,甚至有人谣传主少母强,会不会成为下一个武皇,把持朝政。

为了平息谣言,太后殁了以后她主动提出搬回寒窑,而且她还和烈太子结了冥婚!

这一切都看在李琮的眼里,他除了按节礼探望母亲,他大婚母亲进过一次宫外,整整八年,母亲为了他受了多少委屈和屈辱!

宣宗年事已高,愈发怀念以前,想到楚曦与他母亲郑氏一样为了孩子委曲求全,心里也是越发觉得这个儿媳合他心意。

他经常告诉李琮,等他登基后一定要好好孝顺母亲,记得母亲为了他吃了多少苦。

楚曦离开一是让宣宗怜惜他们孤儿寡母,二是她离开其他大臣就会抓住机会围绕在太孙身边,可以培养自己的亲信;三自然是为了这该死的剧情主线。

今天就是她的生日,李琮自然会过来的。

她看着地里的棉花幼苗,希望今年有个好年景能够大丰收,这样就更多人在冬天不用受冻了。

她在宫中无意间提起寒窑往事将火炕推行,更从岭南引进棉花以及匠人,如今底层民众过冬已经学会棉花种植纺织了,民间更亲切地称呼她为棉花娘娘。

“娘娘,你怎么又一个人来地里了?不与奴婢说一声。”

小莲如今已经成为宫中的大姑姑,就连李琮见了都要恭敬地喊一声莲姑姑,她正急急忙忙地赶来给楚曦送了条披帛搭在身上。

“如今虽已是春天,但早起天凉,娘娘也要学会爱重身体。”

听着小莲的埋怨,楚曦点了点头,调皮地说道:“是啊,小莲说得对,我们可不年轻了。”

“哎呀,娘娘!”小莲跺了跺脚,“您怎么越来越像个孩子,等下太孙殿下来了瞧着不稳重。”

自打离宫,娘娘越来越活泼,不如宫中一般一潭深水看不透,就连太孙都被她逗弄了好几次,不过这也许是太孙愿意让娘娘待在宫外的原因之一吧。

“走吧,回去,等下琮儿来了!”

还没进家门,就见仪仗摆在了路旁,太孙太孙妃正在院中等候,相比以前寒窑里面被装饰一新,还围了篱笆,圈了几只珍珠鸡。

“母妃!”

两人恭敬地行完礼,太子妃崔氏赶紧过来搀扶婆母,她心里对楚曦极其敬重。她知太孙对母亲敬爱非常,加上楚曦对她和气,从不磋磨她反而常常提点,让太孙与她恩爱和谐,心里感激不尽。

“你皇祖父可好,饮食可好,睡觉可安稳?”

楚曦在院里坐下便日常问候大boss,身旁内侍心里不由暗暗佩服太子妃,难怪宣宗如此看中这个儿媳,真是恭谨孝悌。

“母妃,您怎么和皇祖父说得一样啊!出宫前他老人家还一直让我看您过得好不好呢!”

“他老人家慈心,我一切都好!”

两人便开始从宣宗身体保养,到李琮妃妾和睦再慢慢聊到太孙参与朝廷的一些琐碎的事。

“这两年我们与西凉互通有无,百姓安居乐业,越是如此,孩儿觉得身上的担子越来越重,心里越发钦佩皇祖父。”

“西凉?”楚曦心里一动!“可与西凉通了国书往来?我也略有耳闻,听说他们如今的国主是个汉人。”

“倒是听理蕃院说,好像现任国主姓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