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欢迎光临读趣网!
错缺断章、加书:站内短信
后台有人,会尽快回复!
读趣网 > 都市言情 > 四合院之拒绝套路 > 第33章 招待所与信托商店
  • 主题模式:

  • 字体大小:

    -

    18

    +
  • 恢复默认

许大茂接过来一看,一张纸片上面印着“燕京市红星轧钢厂招待所收费收据,住宿一天,六角”

再下面是日期和经手人。

他交了钱,突然想起来什么,又问道:“咱们招待所餐厅有早餐吗?”

周清雅已经坐下来磕起了瓜子“有,早中晚餐都有,不过种类不太多,你要饭票吗?”

“早餐来一份。”

“好嘞,一毛钱。”周清雅又撕下一张饭票递给他,上面印着早餐券三个字。

可真够便宜的!

许大茂把饭票塞进兜里,也不急着上楼,就坐旁边跟她逗闷子。

招待所以后是他的基本盘,自然得多了解一下。

这大晚上的又没有娱乐活动,有个人聊天那是求之不得,没一会俩人就聊的热火朝天。

许大茂见多识广,阅历又足,又会逗哏儿,没一会就把周清雅逗得花枝乱颤,他也趁机了解了不少招待所的情况。

这招待所总共三层楼,有40个房间,三楼有五个房间是专门给领导留的,里面装修和设施也更豪华,收音机,独立卫生间,浴室一应俱全,不过这浴室不是淋浴,而是由锅炉房烧好了热水再送上去。

住宿这一块还算差强人意,餐饮这一块就是短板了。

据周清雅所说,这招待所餐厅的饭菜还没厂里大食堂做得好吃,优势就在于不需要大食堂的那种饭票,花钱就能吃饱,招待所的员工也都是在所里吃,毕竟便宜,量大管饱。

餐厅也可以开小灶,需要另外交费,味道肯定要好点儿,不过菜品种类也是有限。

招待所还有一辆吉普车,用来接送一些重要的客人,但没有专门的司机,都是从车队临时调拨。

诸如工作人员等细节问题许大茂也没问的那么详细,大概了解所里情况就行。

看了看手表已经快11点了,许大茂便提出要回房了,周清雅忙带着他到了2楼,打开房门。

进屋打开灯一看,设施简陋的可以,除了一张床,一个煤炉和桌子椅子,啥都没有。

不过他也无所谓,煤炉都懒得点,去打了一壶开水直接洗洗睡了,今天也是够累的。

一觉睡到早上7点半才醒,不过想着今天要请假,他也不急,慢吞吞的洗漱完毕就去餐厅吃早饭。

餐厅在招待所旁边,是座独立的二层小楼,看面积倒是挺大的,光一楼估摸着就得有800平米左右。

可惜桌子倒是多,就3,4桌人在吃饭,许大茂扫了一眼都不认识。

这早餐真是够寒碜的,大米粥、棒子粥、馒头、窝窝头,连鸡蛋都没有。

一毛钱的早餐券只能领一碗粥,2个馒头或者3个窝头,还有一小碟咸菜。

许大茂边吃边思考着如何改善经营状况,毕竟要做出点成绩来,自己还想从中赚点钞票,这服务自然得做好了。

等吃完了,这货已是胸有成竹,这招待所的配套餐饮只能用稀烂来形容,要改变真是太容易了。

这餐厅面积大,还有两层,大有可为啊!

..................

许大茂骑车走在街上,鞭炮声此起彼伏,感觉比过年还热闹;也有很多人骑着自行车往西南而去,估计都是去白云观摸石猴的。

相传“破五”这天是财神的生日,很多店铺初六都要开张,所以破五都要燃放鞭炮,据说谁家鞭炮放得多,谁家的生意就红火。

虽说现在都是公私合营,但私人也占股份不是,谁不希望自家生意好呢。

来到大石碑胡同,杨师傅果然已经等着了,寒暄了几句二人就朝南锣鼓巷而去。

一进四合院大门就听到一阵“咄咄”菜刀剁砧板的声音,闻声一看,三大妈拿着把菜刀剁着一块肉,那力气大的好像要把砧板剁穿,还特地跑到外面来剁,也是没谁了。

许大茂笑道:“三大妈,您这肉剁的动静可够大的,今儿这饺子肯定好吃。”

三大妈也笑道:“这不是要把晦气给剁跑嘛,这位是...”

“我准备把房子拾掇一下弄个卫生间什么的,上次这师傅就来看过,不过当时您不在。”

三大妈闻言就不说什么了,许大茂打了个招呼就去了后院。

沿路听见好几家在剁饺子馅,这破五吃饺子也是老燕京的风俗。

进了家门,许大茂问道:“杨师傅,你看什么时候开工,我好把东西拾掇一下,另外大概要几天能弄好?”

杨师傅拿着一卷软尺比比划划了半天,想了一下说道:“材料都买好了,随时可以拉过来,咱们一共四个人,估摸着四天,最多五天就能干完。不过按规矩您这边得管中午一顿饭。”

许大茂满不在乎地说道:“多大点事,我让人每天送过来。今儿我刚好请了假,一会去轧钢厂食堂买回来。”

杨师傅见主家大方,也很高兴“那就这么着了,我现在就去叫人,您把这屋子里的家具收拾一下,归置在一起用床单什么的盖上,咱们差不多10点左右过来。”

“得嘞,上次我说的那个抽油烟机徐师傅做的怎么样了?”

“我没问,不过这事儿对于老徐来说是小菜一碟,咱们先把卫生间弄好,再做排烟,因为卫生间里也得安个灯,末了再一起走线。”

杨师傅走了,许大茂把乱七八糟的小东西全收进空间,就剩床,柜子等大件了。

他出去喊了两个邻居进来把桌子柜子先搬出去,把床搬到一边,又把家具全放在了床上,这么一弄,位置就完全腾出来了。

给了些糖将二人打发走,许大茂拿床单把家具盖好便出了门。

正想去贾家自己又给否了,秦淮茹还没下班,他可懒得跟贾张氏那肥婆絮叨,要卖好自然得卖给秦淮茹。

眼看才不到9点,还有差不多一个小时的时间,不如去信托商店踩个点吧。

.................

许大茂自行车后座上绑着两件旧衣服,来到北新桥宏志信托商店。

这年头全国各个城市都有信托商店,以四九城数量最多,这时城内有四家最为知名:东单、西四、北新桥和菜市口。

在工资不高、物资匮乏、凭票供应的年代,人们逛不起百货大楼、西单商场时,信托商店就成了首选。在店内购物不需要票据,经济实惠,经常能淘到想要的东西。

信托商店一般分为售品部和收购部两个部门,售品部负责展示和出售,收购部负责收购和寄卖。

人们要出售暂时不用的新旧物品,信托商店就根据市价,并参考物品的新旧程度做价收购。

假如是寄卖的物品,商店代售的价格也是双方协商而定,店方无权变动。物品卖出,商店会收取一定的手续费;如果没有卖出,原主可原封不动的拿回,无需交费。

其实就把它当成古代的当铺就对了,区别就在于一个是国营,一个是私营,这价格的区别可就大了。

一进店门,迎面是四个玻璃柜台。里头摆放着一些手表,闹钟,手电筒,照相机之类的小东西,背后墙上挂着一些挂钟,左边是好几排衣架,上面挂着很多新旧衣服,右边则是一些大件,家具,缝纫机,自行车,电风扇之类的。

每个商品上都贴着一个纸条,上面注明了商品的简单信息和价格,还盖了个章。

许大茂来自21世纪,对这里的商品自然是不屑一顾,只是对此场景有些怀念,便四处随意看了看。

没溜达一会就有个工作人员站在柜台后面提醒道:“同志,这里是不能长时间逗留的,您有什么需要?”

许大茂忙把手上拿着的衣服扬了扬问道:“卖套衣服,是在您这儿还是....”

那工作人员见不是买东西的,便坐下道:“寄售出售都在二楼,那边上。”

“好嘞。谢谢您。”

二楼一上去就是个木制柜台,一个40来岁的工作人员坐在柜台后看报纸。

现在还是上午9点多,正是清闲的时候。

他也不墨迹,直接把来意说了,那中年人摸了摸衣服,闻了闻,又把外套和裤子都抖开看了看,漫不经心地说道:“蓝色卡其布列宁装,上衣加裤子一套作价8元。”

许大茂对价格没什么感觉,也知道直接出售肯定比寄售卖的钱要少一些,因为人家还要承担卖不出去的风险。

那中年人见许大茂同意,便开始开票,嘴里说道:“户口本。”

许大茂傻眼了,户口本他放在家里了。

仔细回想了一下上辈子的经历,好像依稀记得别人说过要身份证明才能售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