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欢迎光临读趣网!
错缺断章、加书:站内短信
后台有人,会尽快回复!
读趣网 > 都市言情 > 重生之我不想当官,只想躺平 > 第149章 风声鹤唳出大事了
  • 主题模式:

  • 字体大小:

    -

    18

    +
  • 恢复默认

“江局长没说,只说让你务必回去,是徐丽区长亲自点的你的名!”

“过年呢!”要是上一世,苏振云不会多说一个字,起身穿衣就走,但是这一世,他更享受这暖暖的温情。

“敬仁他们都已经回来了,还没到家就坐了回来的车。”

都回去了?那看来这事不是刚出啊?

高晓云解释道:“其实江局长挺体谅你的,第一波通知没让给你打电话,但是下午的会,徐丽区长问起你了,要求你立刻回去。”

“姐,你知道什么事吗?”苏振云问道。

“不知道,就看领导们一个个很沉重的样子,看来事不小!”

“哦,行吧,你跟江局长说,我明天回去。”苏振云说道。

高晓云犹豫了一下:“好吧。”

挂了手机,苏振云继续吃饭。

秀莲担心地问道:“小云,单位有事吗?”

苏振云看了秀莲一眼,当着两边的老人,没好意思嫌她多管闲事。

秀莲意识到了,赶紧低头吃饭。

一个领导出事,有些时候后院是很关键的,后院什么都不掺和,出事的几率就少很多,碰到媳妇和孩子是那种爱张罗事的,哪怕你天天提着耳朵叮嘱,她们也照样可以利用你的影响力去办一些事。

秀莲尽管不是那样的人,但难保被骗,苏振云不想让她卷入到一些事情中,这种规矩,要从一开始就立好。即便这,也难保不出问题。

妻贤夫祸少,苏振云是深有体会的,当时有位领导很刚正,他就是走的夫人路线,背着领导把事情办成了。

那位领导后来知道了,尽管郁怒难平,却也无可奈何。

那位领导离副省只有半步之遥,但仕途却也就停留在了这半步上,尽管他夫人的事经过最后落实,确实他不知情,但却无法说和他没有关系,起码利用了他的影响力,他起码也有管教不严的缺失。

又吃了一会,江若萍的电话打了过来:“振云,出事了,徐丽区长点名你参加处理,催了我三次了。”

江若萍的语气平和,但苏振云还是能听出其中的无奈,碰到徐丽那种领导,无奈是正常的,也是经常的。

“行吧,我一会就往回赶。”苏振云不想让江若萍为难。

“晚上九点半,在政府中厅会议室开会,你来得及不?”

苏振云看看表,已经快八点了,说道:“我尽量赶吧,现在路上没车,应该能快点。”

“嗯,注意安全。”江若萍的声音里多了丝女性的温柔。

“云飞,吃完我们就走。”苏振云对路云飞说道。

路云飞站起身:“苏哥,我吃好了。”

奶奶也慌忙站起来:“公家有事啊?”

“嗯,”苏振云点点头,笑道:“公家出事了,别人弄不了,得让你孙子去!”

“那快去,不能耽误了公家的事。”奶奶连忙去给苏振云拿衣服。

路上,苏振云先给姜雪打了个电话,一直没人接。

过了有二十多分多钟才打回来。

一问,果然出事了。

前一阵,有个邻近的国家爆发了一种新型的高致病的禽流感,感染了九人,死了七个,死亡率相当恐怖。

国务院年前也做了安排,但是因为马上临近过年,省市只是小范围的内部通报了一下,并没有大范围的部署。

结果,昨天在省第一医院死亡了一人,症状与联合国卫生组织公布的症状很像。

今天结果已经出来,确实在病例身上发现了那种新型的高致病禽流感病毒。

省里和市里如临大敌,尤其是市里,因为省里也算开会做了部署,但市里却还没有给各县区开会。

都说形式主义要不得,但形式主义有时候是能保命的,就算市里年前开个十几分钟的短会,那压力也会主要在县区身上了。

市里紧急召开了专题会,做完安排部署后,又把黄北区、西林区和南翠区留下单独再开。

病例家住在西林区,工作单位在黄北区,住的医院在南翠区。

副市长讲得语重心长,只要我们春节前后这一段,能控制住不发生疫情,这件事我们就能有惊无险的扛过去,如果你们三个区哪个发生了疫情,就必然和病例扯上关系,现在毕竟是死人了,如果最后查出是因为我们的工作疏忽导致的,同志们,不是免职和处分的问题了,那可能就是开除甚至是刑事责任了!

“现在是什么情况?”苏振云问道。

姜雪沉默了一会,说道:“不乐观。”

“现在还没有大面积死亡的吧?”

“还没有,”姜雪叹口气:“现在风声鹤唳,不管哪里死只鸡,我头皮就发紧,要是听到大面积死亡,我怕是吓得心脏都要跳出来。”

“有突发情况记得告诉我一声。”苏振云挂了电话,又给郑敬仁打过去。

郑敬仁应该是查阅了不少资料,说的很全面,也很专业,最后说到传播渠道的时候说道:“苏哥,我查了所有的死亡病例,几乎没有一个是从事养殖、屠宰和销售畜禽产品的,也就是说传染渠道现在未知......”

“我明白你的意思,但追究责任的时候,人家不会听你说这些!”苏振云打断了郑敬仁,问道:“区里的养鸡场没有什么情况吧?”

“我下午刚落实了一遍,没有!”

“嗯,你先找找国家和省市的预案,多看看,其他等我回去再说。”苏振云又叮嘱了一句:“有事第一时间给我说!”

“好的苏哥。”

苏振云又给乡镇和沈梦凝几个打了电话。

打完这五六通电话,苏振云才靠在椅背上闭眼休息。

这是多年养成的习惯了,开会之前,尤其是这种突发的、临时性的会议,必须提前了解情况,否则在会议上被问到,一问三不知可不行。

不能只做个听会的!

很多年轻人没有这个习惯,开会前不准备,开会时带个本就去了,领导偶尔问意见,只会说“别人说的已经很全面了,我没有什么补充”。

年轻人,说话的机会本来就少,你如果总是这样,在领导那里也就渐渐成了个可有可无、可问可不问的人。

相反,你哪怕隔三差五能提出一条让人眼前一亮的建议,时间一长,在领导心里自然就有了印象。

甚至,即便你年轻没有说话的机会,准备和不准备的差别也是很大的。

毕竟,你搜集和思考的过程,本身就是种锻炼和提高。

而且有了准备,你就能发现哪些领导讲得好,哪些讲得不好,好的好在哪里?你在思考的时候遗漏了什么?

这种习惯一旦养成之后,潜移默化的积累会让你和同龄人不知不觉就拉开了距离。

甚至在积累到一定程度后,哪怕偶尔有个会议,你并没有提前思考和准备,但养成的思维模式和积淀,能让你就算是临时发挥,也能讲出一些像样的东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