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欢迎光临读趣网!
错缺断章、加书:站内短信
后台有人,会尽快回复!
读趣网 > 其他类型 > 快穿之长宁的旅途 > 第87章 古代农家(4)
  • 主题模式:

  • 字体大小:

    -

    18

    +
  • 恢复默认

被赵家的收获刺激到了,再加上秋收刚过,大家都比较空闲,顿时就一窝蜂的上山了。山上既然有人参,那就必不可能只有一株,赵家能找到,凭什么他们找不到?

叶长宁可不愿意去凑这个热闹,她走到山脚下就没再继续深入。

果然,女主不进山,野鸡和兔子也回归了。

在山脚下抓了两只兔子,叶长宁就回家了。

原主家的房子是当年成亲的时候新建的,才十来年,还很坚固,每年只需要修整一下屋顶避免漏雨就行。

就是屋子小了点,只有三间正房和一间柴房。

如今,三间正房最中间的那一间兼具了客厅餐厅和厨房的功能,另外两间房子可以住人。三个孩子都小,如今跟叶长宁一起睡,之后呢?两个儿子还能勉强挤一挤,但妮儿长大后,必须有间单独的屋子。

好在当初建房子的时候,原主也考虑到这些事情了,他的屋子虽然不大,但院子很大,里面还可以继续修建三间正房和一排西厢房。

叶长宁想,先把正房给建出来。

建房第一步,先准备足够的泥砖。

原主的房子就是用泥砖建起来的,工具还都齐全,叶长宁忙活了一整天,半个院子都晒满了泥砖。

大山一直在父亲身边忙前忙后的跟着:“爹,咱们家还要建造房子吗?西边屋子不还是空着的吗?”

叶长宁一边干活一边回答:“你和二山越来越大了,得有自己的屋子了。妮儿长大了不也得有一间?我得早点准备起来呀。”

提起长大的话题,大山带着满满的向往和憧憬:“长大?就像松哥哥那样吗?还要好久啊……”

他口中的松哥哥,就是张有粮的儿子,张青松。

因为早产,张青松的体质相对而言比较弱,平时的活儿还能做,可夏收和秋收这样高强度的体力劳动,他就支撑不下来。

张有粮心疼儿子,咬着牙攒钱送他去读书识字,就为了将来能在镇上找个轻松些的活计。

叶长宁还没想过,将来要让三个孩子做什么。

原主的要求是好好长大,成家立业。

按叶长宁自己的标准,这三个孩子将来的生活肯定是衣食无忧的,但要说多么富贵多么出息,也不至于。

叶长宁的人生是自己的,又不是为了原主当牛做马的,何必非要劳心费力把孩子们都培养的出人头地、出将入相?

保证他们能富足平安的过一生,足矣。

“你今年不是已经九岁了?很快就长大了。”叶长宁拍了拍大山的头顶,“等房子建好了,你自己先挑一间。”

大山很懂事:“让弟弟妹妹先挑吧。”

“他们不着急,你呀,也别总让着弟弟妹妹,二山也七岁了该学着干活了。”叶长宁真的挺喜欢这个懂事的孩子,忍不住就偏向他一点点。

“我会教弟弟干活的。”大山很严肃的点头,仿佛接到了什么重要的任务。

到了下午,张有粮空着手回来了,神情算不上高兴,叶长宁有点好奇,就过去问:“大哥,怎么样?村里人忙活了一整天,找到人参没有?”

“找到什么人参呀,山萝卜都没得一个。”浪费了一天时间,连只兔子都没逮住,张有粮不是很高兴,“山上啥都没有,也不晓得赵老二从哪个山窝窝里头挖出来的人参!他们家啊,口风严得很!说什么就一棵,挖了就没了——那怎的不把地方告诉大家?绝对还有!你看着吧,下次赵家人再上山,一定有人偷偷跟着。”

张有粮张嘴就是一大串,总而言之,空手而回之后,他对赵家反而更加羡慕嫉妒了。

叶长宁觉得,下次赵家人再上山时,别人不好说,原主这个大哥可能是真的要跟着的。

抱怨了一通,张有粮看见叶长宁院子里满是泥胚:“怎么忽然想起晒泥胚来了?想盖房子?你西屋不还空着呢?”

“大山都九岁了,要不了几年就该说亲娶媳妇了,我得先开始准备起来呀。”叶长宁解释,“再说了,妮儿越来越大,总不好还跟我们挤一个屋,得给她准备一间。”

“也是,大山都九岁了,是该准备起来了。”张有粮点头,“你急不急?要是着急,先把我准备的泥胚用了,松哥说他不急着成亲,我就没建房。”

张青松今年十七岁,在村子里正是该说亲的时候。

可他夫子说,张青松在读书上颇有几分灵性,别的不说,若是运气不太坏,十年之内考一个秀才还是有几分把握的。

刚好今年秋闱,让他先下场试试,看能不能考中童生。

张有粮和王氏本来已经在给他相看人家了,听夫子这么说,便决定再等一年,反正是儿子,迟一年成亲不叫事儿,但万一真的好运中了童生,那结亲的选择可就多了不少,不用只从周边村子里踅摸了。

说不准能娶个镇上的姑娘?

带着这样美好的愿望,张有粮和王氏很默契的再不提张青松的婚事了。

“我也不是很着急,三五年内吧。”叶长宁这么说——但实际上,最多明年,她就能把房子盖起来。

既然不急,那就算了,张有粮又抱怨了几句赵家,便回家了。

晚上,叶长宁又炖了一只兔子,把挖来的野菜用热水烫过,去掉苦味,再多用些香油拌一拌,美味又解腻,配着炖肉吃最好不过。

连着三天都吃饱了肚子,二山和妮儿憨玩憨乐,吃饱喝足啥事儿不管,可大山却有点发愁了。

等二山和妮儿都睡着之后,大山凑到叶长宁跟前:“爹,老是这么吃,咱们家的粮食够吗?”

真是个爱操心的孩子啊。

叶长宁笑了:“你看见咱们缸里的粮食没有?今年都不卖了,留着自家吃。”

“可是,不卖粮食就没钱,咱们家里不是没多少钱了吗?”大山继续发愁,“以后要是有什么要买的东西可该怎么办?”

不过一个九岁大的孩子,就开始操心生计了吗?原主以前也没苛待他呀?

叶长宁拍了他一巴掌:“才多大就想这个?放心,爹心里有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