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欢迎光临读趣网!
错缺断章、加书:站内短信
后台有人,会尽快回复!
读趣网 > 其他类型 > 快穿之长宁的旅途 > 第57章 流放路上(17)
  • 主题模式:

  • 字体大小:

    -

    18

    +
  • 恢复默认

方大郎是一个四十多岁的中年人,说的一口好官话。

叶长宁想要一个不要太大但独门独院的房子,周围的邻居最好能和睦一些,院中如果有水井就最好。

听了叶长宁的要求,方大郎根本就没怎么犹豫,就带着叶长宁去看屋子了。

独门独院的房子多了,只是有水井的不多,本身崖州这边就靠海,如果不是特别出名的打井人,很难说一次就能成功把井给打出来。

也因此,带着水井的院子,租金要高得多。

转过了三条街巷,叶长宁眼前出现了一条小巷,小巷中有三户人家,方大郎带着她们去的是最里面的那家。

拿出钥匙打开门锁,方大郎推门进去:“这家里有口水井,还有三间正房,但院子狭窄,客人看看可还中意?”

院子确实狭窄,南北长不过两米,就是想开个小菜园都不能够,房子也破败的很,叶长宁都怕自己刚住进去房子就给塌了:“可还有别的?”

这是不中意。

方大郎有些为难:“倒是还有一间带水井的院子,只是那边要宽阔许多。”

懂了,这是怕钱不够。

叶长宁稍作迟疑,便说:“先过去看看。”

方大郎便又带着她往更接近城里的方向走了大约一刻钟,停在一家小院门口。

这家院子看上去就比之前的那个好得多了,开门进去看,同样是三间正房,但两侧厢房也都在,而且建筑的样子都颇新,盖成的时间应该不长;院内靠近东厢房的地方有一眼水井,房前还有一株荔枝树,西侧菜地也开的平整,院内最西南角,还有一个小小的厕所。

叶长宁一眼就看上了:“要把这里租下来,要多少钱?”

租金倒是不贵,每月才三百文钱。叶长宁当下付了一年的房租,便把这小院子租了下来。

好在租房不需要什么户籍证明之类的,交钱签了契约就可以住。(不知道真正的古代咋租房,但在这里一切从简!)

房子租了,但叶长宁并没有打算一家人就直接住过来。

在城里住是好,但没有收入,坐吃山空可不是长久之计。城内又没有什么女子能做的活儿,刺绣叶长宁也不会。反倒是小岭村那边,有粮有菜有肉,等她以后从海里抓来渔获卖,又是一项收入。

叶长宁想着,等周康稍微大一点,跟周围的邻居们也熟悉一些之后,就让周婉带着周康住在城里,她更多的待在小岭村那边。

还有,今年过年究竟在哪儿——这个还得跟周家人商量商量,毕竟他们名义上还是一家人。

签好契约,又付给方大郎酬谢,叶长宁把院门锁上,便要回客栈。

刚扭身,便听到人惊喜的开口:“三娘,你也在这儿?”

叶长宁循声望去,看到冯七郎和王雅慧带着女儿,身后还站着一个少年,同样从侧对面的院子里出来。

“你们……也在这里租住?”叶长宁有点惊讶。

“是啊,你们也是?太好了,以后咱们就是邻居了!”王雅慧很开心的走过来,“三娘,你们什么时候搬过来呀?”

“这个还不太确定,应该在年后吧。”叶长宁说。

“哦。”王雅慧有点失落,不过很快就又振作起来,“我还害怕人生地不熟的,结果你们就过来了,怎么也有个照应。”

叶长宁有点纳闷:“你们自己出来租房住?”

冯昶可还在呢,他会分家?叶长宁觉得不太可能,那也是个封建大家长,只怕容不得子女忤逆。

“没办法,家里人多,不分开……住不下。”王雅慧解释。

想想冯家那一群儿女,叶长宁顿时就理解了——冯家人口可比周家多得多了,光儿子就十好几个,再加上妻子儿女,一大家子六七十口人,要全住在一起得多大的宅子啊!

小岭村那边荒无人烟,想盖多大的房子都没问题,可在崖州城里呢?想要住那么大的院子,不光得有钱,还得有权!

难怪冯家人分开来住呢。

冯七郎也是庶子,他姨娘前两年没的,在他身边的少年是他的同母弟弟,排行十八。

他们如今四口人,也是只需要一个小院子就好,巧了,找到的房子就在叶长宁对面。

邻居是熟悉的人总要让人高兴一些。

叶长宁也挺开心的,这样等她出门的时候,周婉和周康要是有什么事情想要找人搭把手也容易,当下便回到客栈告诉了周婉这个消息。

周婉是真的很开心。

看她这么开心,叶长宁想,是不是该早点搬过来?到时候让周婉和周康待在城里,她自己回小岭村,也更自在一些。

新租的院子里家具什么都没置办,下午叶长宁便转悠着先买了些简单的家具和被褥,请人送到了院子里。

等一切都收拾的差不多,也到了晚上。

再客栈里好好休息了一晚上,第二天一早,叶长宁便带着周婉去东市上采买了。

要购买年货呢!

肉食不用买,家里还有很多,但调料得多买些;布料要买,棉花也要买;粮食也要买一些,尤其是细粮,家里的都快吃完了……

一路逛下来,很快,叶长宁背后那个半人高的背篓就满了;周婉一路抱着周康,也累的脸色通红。

觉得该买的东西买的差不多了,时间也快要中午,叶长宁就带着周婉提前去城门处等着,顺便找了个茶水摊子要了些茶水饮用。

大概等了半个时辰,周家人陆陆续续的都到了,每个人都大包小包带了不少东西。

估计逛街都逛累了,眼看着人都齐了,便把买的东西都放到马车上,开始回程。

回程的路就不好走了,来时有马车可坐,如今马车上拉着年货,人们只得下来自己走。

好在流放路上走惯了的,这几十里路也没人叫苦叫累。

一路无话,到了小岭村,跟李若兰告别之后,叶长宁就带着几分迫不及待回到了自家的竹楼。

说实在的,虽然城里样样方便,可在叶长宁看来,还是这谷中竹楼合她心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