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欢迎光临读趣网!
错缺断章、加书:站内短信
后台有人,会尽快回复!
  • 主题模式:

  • 字体大小:

    -

    18

    +
  • 恢复默认

李向东用木棍在地上写出“沙藏瓜”三个字。

然后说道,“书上写的,在西瓜八九成熟的时候摘下来,这时候的瓜差不多熟了,能保证口感,也利于储藏。”

“为了延长储存期限,防止西瓜裂开,摘西瓜前的七八天都不能浇水。”

李金山道,“这个条件咱符合,为了收玉米,地里已经八九天没浇水了。”

李向东点点头,“摘西瓜的时候不能带水摘,沾了水的西瓜容易腐烂。要不就等早晨太阳出来,露水晒干了的时候摘,要不就等太阳快下山的时候摘。”

郭海光心里盘算一下,“我和金山大哥把这一千多亩地都转过了,八九成熟的瓜占十分之一,除了卖出去的这些,都要赶快摘下来才行。等瓜熟透了,可就烂在地里了。”

李金山有点发愁,“又掰玉米又摘西瓜,人手不够啊!”

权衡一二,李向东道,“那也得先紧着西瓜摘呢,一是西瓜卖的钱更多,二是玉米在地里缓一下也不会坏。”

郭海光又问,“摘下来怎么放才能放到过年呢?”

这才是最重要的。

“找几间阴凉、透风又干净的房间,把这些房间喷上2%到3%浓度的生石灰水,再在地面上铺7到10公分厚的细河沙,把西瓜放到上面,再用3~5公分厚的河沙盖上西瓜。”

“用沙藏瓜,每个西瓜要留下2到3个蔓节,保留2到3片绿叶,瓜蔓节伤口的地方用草木灰抹严实了,杀毒消菌。之后每十天再用磷酸二氢钾喷叶面消毒。”

“这样存储得当的话,可以放两到三个月不变质。”

李金山和郭海光听完连连点头,那太好了!

“还有一种储存方法,就是用西瓜蔓汁处理后储藏。”

俩人眼巴巴的看着他,沙藏瓜的原理咱能理解,和在地里挖坑用土埋萝卜一样。

可这用西瓜蔓汁处理是咋回事儿?

没等两人问,李向东直接说了,“西瓜采摘的时候留下长7~10公分长的西瓜蔓。伤口也用草木灰涂抹消毒。”

“用新鲜西瓜蔓磨成汁过滤,再用冷开水稀释300~500倍喷洒到整个瓜表面,阴干后用报纸把瓜包卷好,封严纸卷两端,再放到阴凉通风屋子里。”

“这样储存的好处是,无毒无公害,保证西瓜是纯绿色食品。只是,这样储存时间不长,也就个把月。”

“还有别的方法不?”

“目前就这俩土办法。”

李向东十分怀念后世的冷库和冷链物流,打算找时间弄一个。

郭海光说,“行!就这俩就够了,还是你们年轻人脑子好使!我俩这就去找大队长他们商量一下储存西瓜的事儿!”

两个六十多岁的人,走起路来风风火火的,充满了干劲儿!

......

快到中午的时候,郭玉喜和赵小军引着一辆燕牌的大卡车来到了李晋家。

郭玉喜和赵小军因为李向东没带他去燕京十分不满,为了弥补二人受到的心灵伤害,李向东就把接应燕京市百货大楼采购车的重任交给他俩了。

俩人十分尽职尽责,一大早就守在村口没动地方,一看远远来了一辆绿色大卡车,立马跑上前去说要给司机带路。

赵小军把李向东从屋里叫出来,李向东先给司机递根烟。

司机姓于,五十多岁,看上去很憨厚,一张嘴就是地道的燕京腔,“小伙子,去拉西瓜吧,我今天晚上得赶回燕京,别耽误时间!”

李向东也不废话,让郭玉喜继续去村口接应永安百货商场的司机,赵小军去大堡地喊李晋,自己先和于师傅把两千斤腊肉搬到车上。

李向东坐车到的时候,李晋等人带着地秤早就在地头等着了。

又是寒暄一阵,刘长海当场给于师傅开了一个大西瓜解渴,又组织人把西瓜上秤,再搬到大卡车上。

于师傅三两口吃完瓜,跳上车厢,帮着放瓜,“轻拿轻放啊!千万别磕坏了!”

这西瓜上了车就算燕京市百货大楼的了,能减少损耗还是要尽量减少损耗滴!

最后称了2032斤。

李向东悄悄和于师傅说,“多出来的四个西瓜是给您和万经理的。”

于师傅了然的点点头,很满意他的做法,痛快的在三联单上签了字,撕下一张回去交给会计,李向东拿着存根就能去出纳那儿结账领钱了。

送走了于师傅,李向东把存根和复写件都交给王振波保管。

说的是一个月一结账,到月底结账的时候,大队会计王振波也要去的。

接着来的就是永安百货商场的李师傅,李师傅穿着喇叭裤,留着到脖颈的长头发,一副摇滚青年的派头,看上去很不好说话。

谁知道一接触发现人还挺好的,也没吃拿卡要,也没故意为难他们,很顺利的拉走了两千斤西瓜。

李向东没有厚此薄彼,同样多给他四个大西瓜。

一通折腾,就到了下午两点了,大家还没吃中午饭。

李晋招呼围观的社员们,“赶快回去做饭吃饭,下午抓紧时间掰玉米,摘西瓜!活儿多着呢,别都闲磕牙看热闹!”

众人哄笑着散去,各回各家。

眼看一天就有1600块钱入账,整个李家坡大队都喜气洋洋的,好多人家都是用的纯白面做的中午饭。

好多人说老农民抠,舍不得花钱。

其实,谁有钱不乐意花呢?

就好比今天,虽然这1600块钱没马上落到他们手里,可他们知道,年底的工分更值钱了,就愿意用白面犒劳家里的劳力们,而不是要省着攒着,担心后边饿肚子!

有了更好地预期,老农民们也乐意享受更好的生活品质。

周围大队有耳目灵通的,晚上就知道了李家坡西瓜卖钱的事儿了。

吃着晚饭,看着手里的高粱面饼子,心里的酸水一个劲儿的往外冒!

玉米人家多收了多少斤就不说了,怎么他们还能一鱼两吃啊!

一块地又种玉米又种西瓜的,一天就卖了1600多块钱!